今年3月以来,羊肉价格持续下跌,累计跌幅已达到2006年以来的最大值。价格持续下跌,养殖面临亏损。

    需求减少、供应增加致价格下降

    分析导致羊肉价格持续下跌的原因,主要有:

    消费明显回落。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,从去年夏季开始羊肉市场消费开始下降。除了高端餐饮业不景气,购买力下降,对羊肉的需求减少外,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羊肉价格偏高,猪肉、禽肉价格的低位对其消费替代性增强,居民消费羊肉数量有所减少。

    供应逐步增加。在国家扶持政策的拉动下,羊肉主产省(区)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。据统计,今年一季度,内蒙古羊肉产量为14.2万吨,同比增长2.6%;新疆羊肉产量为12.4万吨,同比增长6.2%。近两年活羊规模化生产得到有效发展,羊肉市场供应增加。

    进口羊肉影响。2014年我国进口羊肉28.3万吨,同比增长9.3%20151~4月羊肉进口9.3万吨,同比下降22.9%,比2013年同期仍高出10.6%。从价格看,今年以来,从新西兰进口羊肉价格每公斤比国内低30元左右,对拉低国内价格起到了重要作用。进口羊肉进入国内市场,增加了市场选择余地,其价格优势在一定程度也影响了国内羊肉价格。

    羊肉价格不大可能出现大幅波动的趋势

    未来一段时期,我国羊肉消费将继续处于低迷态势,羊肉价格继续小幅回落。从生产供给看,随着国家对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逐渐重视,对稳定肉羊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;从消费需求看,尽管目前消费呈现低迷,但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,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,我国羊肉消费结构比例将呈递增趋势。总体看,羊肉供给偏紧的格局短时期内不会从根本上扭转,羊肉价格不大可能出现大幅波动的趋势。

    要全方位提升肉羊生产水平

    产业链条较短。目前羊的养殖方式较为粗放和原始,生产效率不高,产品仍以活体销售和初加工为主,附加值不高。副产品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,影响了羊养殖效益的整体提升。建议重视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或合作社,构建集约化、标准化和适度规模化有机结合的产业发展链条,逐步推进繁育、育肥、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一体化的发展模式,延伸产业链条,降低成本,提高效益。

    质量安全意识滞后。我国尚未建立起针对肉羊饲养、收购、屠宰、加工、运输、销售及消费等信息的全程追溯体系。建议进行全产业链生产,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等多重方式,从源头保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,积极推动绿色认证、地理标志登记,真正做到优质优价。

    抵御风险能力不足。我国肉羊养殖总体上以散户养殖为主,管理粗放,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。建议加大对企业+农牧民合作社+农牧民等养殖模式的支持力度,加快农牧民与企业或合作社建立互信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。

    防疫体系尚不完善。目前,我国基层兽医防疫队伍,尤其是村级防疫人员和种羊场兽医技术人员较欠缺。同时防疫机构资金缺乏、检测手段落后,疫病防控难度不断加大。建议充实基层兽医队伍,提高业务素质,推行羊只疫病综合防控,同时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执法力度,推进疫病病原体及免疫抗体检测。(本文略有删减)